解析弱冠之年的具體歲數

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弱冠之年,那到底弱冠之年所指的是幾歲呢?簡單的從字面的含義是無法獲悉的,其實弱冠之年也有一些相關的說法,有關於弱冠之年的具體歲數是多少,現在就來好好認識下。

弱冠之年具體是多少歲

弱冠之年,在古代的時候,指男性的年齡到了二十歲,因此也就需要在宗廟之中進行加冠的禮數。而這通常都是由自己的父親來完成,並且也都是指定貴賓的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,分別代表可以擁有治人的能力,有為國效力的能力,可以參加祭拜的權力等,在加冠了之後,由貴賓向加冠者宣讀祝辭,並且也贈送跟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,也希望他日後可以成為人人尊重的貴族。

弱冠之年的出處

弱冠之年的出處是在《禮記·曲禮上》中,“二十曰弱冠”。

在中國,人們經常以弱冠之年稱呼剛成年的年輕人,不過弱冠之年的歲數,卻總是引發很多人的爭議。依照《禮記·曲禮上》的記載,“二十曰弱冠”,而唐代的時候,孔穎達所寫的《五經正義》之用,提到過“二十成人,初加冠,體猶未壯,故曰弱也”,古代的時候,男性跟女性從小都需要留長頭發,而當他們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,他們的家族都會為他們舉行成人禮,女性到了十五歲的時候有行及笄禮,而男性到了二十歲的時候有行冠禮,而冠禮其實也就是將頭發盤起來,盤成發髻,就是所謂的結發,之後再佩戴上帽子,在《說文》之中有記載“冠,弁冕之總名也。謂之成人”,通過這些內容,足以說明弱冠之年到底是幾歲。

而依照《儀禮·士冠禮》之中所記載的,冠禮是需要在宗廟中舉行,是自己的父親,或者是自己的兄長來進行主持,並且邀請制定的貴賓來為行冠禮的青年進行戴上三頂帽子,一頂為黑麻布材質所制作而成的緇布冠,意味著可以有參加政治的資格,可以擔負起社會的責任,而一頂是白鹿皮所制作而成的皮弁,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熟悉的軍帽,意味著日後可以服兵役,可以保家衛國,可以保衛社稷疆土,最後一頂是紅中帶有黑的素冠,也就是禮帽,意味著可以參加祭祀的大典。在加冠之後,會有貴賓向加冠的人宣讀祝辭,也都會贈送上跟俊士德行一樣的美字,希望他日後可以獲得更多人的尊重,可以成為貴族。在三次加冠之後,主人也必定需要設宴,招待這些貴賓,這也叫禮賓,在禮賓之後,受冠的人會拜見自己的母親,之後由賓來取字,表示自己今後在社會中可以獲得尊嚴,古代人認為,成年之後,只有長輩才可以稱呼其名,而一般的人,或者是平輩都只能稱其為字,因此也要取字,便於日後人們的稱呼。

冠禮的儀式,從周代一直延續到明末,而因為滿清政府的強制推行,在奉行了兩千多年的冠禮最終也就推出了歷史的舞台。

聲明:本站信息來源於互聯網和網友上傳,只為方便大家查詢瀏覽,請自行核對其真實情況,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!

評論